被谣言伤害的阳光玫瑰葡萄,与赔本挣扎的果农

   2025-08-31 IP属地 陕西宝鸡知农网赵伟130
核心提示:近两年,一种名为“阳光玫瑰”的葡萄陷入了舆论漩涡。在网络世界里,它被贴上“用药泡大”、“农药超标”的标签,甚至被描述为“甜蜜陷阱”。随着谣言扩散,这个

近两年,一种名为“阳光玫瑰”的葡萄陷入了舆论漩涡。

在网络世界里,它被贴上“用药泡大”、“农药超标”的标签,甚至被描述为“甜蜜陷阱”。随着谣言扩散,这个曾经备受市场追捧的高端葡萄品种价格一路下跌。在陕西渭南主要产区,收购价已跌至每斤1.8元左右,远低于果农们计算的2.5元保本线。

“这个价格我们是在赔本赚吆喝。”一位渭南果农无奈地说,“我们投入了大量心血种植的阳光玫瑰,被不负责任的谣言一棒子打死了。”

阳光玫瑰的栽培真相

阳光玫瑰(Shine Muscat)作为一种优质葡萄品种,原产于日本,以其果粒大、甜度高、带有玫瑰香味而闻名。它在我国的栽培过程究竟如何?真的如网络传言那样是“药水泡大”的吗?

科学栽培与管理

阳光玫瑰的栽培其实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果农们需要精心控制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需要科学管理。

在正规种植园,果农采用的是套袋栽培技术——在葡萄坐果后立即进行果穗整形和套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侵袭,还能避免鸟类啄食,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套袋后,直到采收前都不会打开,保证了果品的安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科学应用

传言中最引发争议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事实上,在阳光玫瑰的栽培过程中,确实会使用一种名为“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这与传言中的“药水泡大”完全不同。

赤霉素是一种世界各国农业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果实无核化和增大果粒。这种物质本身对人体无害,且在使用时有着严格的标准和间隔期,确保在果实成熟时已经完全降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王研究员解释说:“这就像人需要补充维生素一样,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现代农业中常见的科技手段,只要规范使用,对消费者是安全的。”

疏花疏果的精细劳作

阳光玫瑰的高品质还来自于果农的精细管理。在种植过程中,果农需要逐一进行疏花疏果工作,控制每串葡萄的果粒数量,保证每颗葡萄都能获得充足的养分。

“有人说我们的葡萄‘太大不正常’,这其实是对农业科技的不了解。”渭南果农李师傅说,“我们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心栽培,才能种出这么大这么甜的葡萄,这背后是大量的劳动和技术投入。”

监管与检测保障安全

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严格的监管体系。在主要葡萄产区,农业部门定期进行农残检测,确保上市产品的安全性。

被谣言伤害的果农

尽管阳光玫瑰的质量有保障,但网络谣言的传播已经对产业造成了实质伤害。

渭南果农张大哥算了一笔账:一亩阳光玫瑰葡萄的投资包括种苗、肥料、农药、套袋、人工和土地成本等,每斤成本就在2.5元左右。“现在收购价只有1.8元左右,赔钱了。”

更让果农寒心的是,那些按照最高标准种植、投入最多心血的高品质阳光玫瑰,同样难以卖上好价钱。“谣言一起,所有人都不分了,反正看到阳光玫瑰就怀疑。”张大哥无奈地说。

尊重科学,尊重农人

阳光玫瑰葡萄的遭遇,反映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一个没有根据的谣言,可能毁掉一个产业,让成千上万辛勤劳动的农人血本无归。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基于科学而不是谣言做出判断。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让我们能够一年四季享受到各种优质水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下次当您品尝甜美可口的阳光玫瑰葡萄时,请知道这背后有着果农们的辛勤劳动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而不是什么“药水泡大”的谣言。

支持优质农产品,抵制不实谣言,既是对我们自己味蕾的尊重,也是对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最基本的尊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三农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蒲城西瓜  |  亮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投稿须知  |  知农网APP  |  汇款方式  |  农网联盟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16004019-3号  |  陕公网安备6105260200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