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之战:95万头猪的遗愿

   2019-04-04 IP属地 陕西渭南三耕天头条号王岩33250

从长期来看,产业提档升级、建立新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保障国民“肉罐子”安全必须要做的事情。

即便非洲猪瘟走了,或许还有其他的情况出现。从长期来看,产业提档升级、建立新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保障国民“肉罐子”安全必须要做的事情。

随着防疫和环保要求的趋紧,对小养殖户来说,面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主动升级,要么被迫退出。主动升级就是提高环保和防疫能力,适当扩大养殖规模,而泔水养殖户则需尽快淘汰出局。

河南郑州双汇美式产品生产线。

河南郑州双汇美式产品生产线。(新华社

对于规模养殖企业来说,除了建立更加规范的生物安全体系之外,可以从产业链上出发,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三个环节整合到一个公司体系中运营。这种产业链的整合,可以简化流通环节,降低各环节之间的无序性和不可控性。

山东鼓励“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模式,变运猪为运肉,在保障市场供给的同时,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这在全国范围内,是可以行得通的,但需要更多冷链环节上的保障,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或将迎来一次难得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养猪业的主体依旧是小农户,这股力量亟待被纳入到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当中去,形成小农户与规模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比如说,在生猪主产区,不妨分工合作,规模公司负责高风险仔猪生产,散户进行低风险的育肥生产,“公司+小农户”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但一定是朝着更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

在养殖布局上,不论是生猪养殖、猪肉供给,或是疫病防控,都需要进行区域性的调整,终止以往流行的“南猪北养”模式,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地恢复南方水网地区的生猪养殖。

我们可以从《全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方案》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全国或将分为北部、西北部、东部、中南部和西南部5个大区,各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防控、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相关产业的布局都将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使区域内生猪供应需达到平衡,实现供给的本地化,减少跨区调运。当疫病在某一区域发生时,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和及时隔离,可以减少疫情在更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

近日,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赵东明、刘任强等人成功分离了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也就是说,我们对非洲猪瘟的了解更近了一步,或许,我们离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又近了一步。

消灭非洲猪瘟病毒道阻且长,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如果能够在这次危机中,看到自身的问题,及时调整,重新出发,想必那些被扑杀的猪也能够安息了。

 
本文导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三农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宁夏西瓜来了!!  |  亮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投稿须知  |  知农网APP  |  汇款方式  |  农网联盟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16004019-3号  |  陕公网安备6105260200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