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农网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前不久举办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农村电商上行形势分析会上,有专家指出,在政策与行业的双驱动下,今年农村电商将呈现融合化、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趋势。科技的进步,让农产品电商越来越智能。而企业要想不掉队,也必须进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大数据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的形式与消费者建立了连接。这无疑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者与消费者同一时空的购买模式。另外,随着电商竞争的加剧和新技术的不断衍生,如今农产品电商智能化越发成为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销商不能回避的趋势。其实,要实现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并不难,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可以借大数据挖掘客群,实现市场细分。
电商大数据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了精准人群。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3530亿元,2016年达到4823亿,同比增长36.6%,2017年全年已突破6000亿元。有数据统计,2017年农产品上行规模达到1.24万亿元,2018年预计超过1.62万亿元。
电商平台通过消费大数据,可以通过提前预售、推送等方式,根据消费习惯进行精准营销,提高农产品的销售。
现代营销专家指出,市场的不断细分是营销发展的必经之路。把消费者群体划分越细致,一方面可以开发更多的产品品类,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忠实粉丝。比如现在专门有养殖企业将鸡肉加工成为半成品,卖给城市里来不及做饭的年轻人群。同时,大数据也可以检验营销策略是否有效,消费者是否真的买账。
其次,也可以借助科技提高产品标准化。
如果说大数据发掘客户是产前或者产后阶段,农业进行智能化升级的方式,实现产品的进一步标准化,需要农业人在产中进行升级优化。
我们在购买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甚至是农机具的时候,往往只需要考虑相关型号,而不必在同一型号的产品里再逐件挑选。这是因为工业产品标准化生产下,品质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不会出现过大的个体差异。然而,大多数农产品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而电商渠道让消费者无法亲自挑选,因此一旦出现哪怕一次不愉快的购物体验,都有可能造成永久的用户流失。
保障农产品品质,必须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农业人可以通过购置仪器、设备,实现比如对水肥的精准控制,对作物生长全程的密切监控,对播种作业的规范化操作。相较于作物成熟后人工挑选,产中控制也能够节省人力成本。
同时,除了我国官方制定的强制标准,同一地区的农户,或者是几个地区,可以协同制定农产品的地区标准,并建立配套的制度。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做出选择。
当然,在物流配送、多维度融合、社交生态建立等方面,有实力的企业还可以有更多的发掘空间,利用这些优势来保持自己能够持久地获利。总之,智能化的大趋势来了,要生存就不能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