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产品,每个到消费者手上的水果,都经历了重重工序,恐怕一般消费者只知道采摘,转运等一两个程序。其实这中间还有很多重要的环节不为人所知,尤其是水果代办,更是在这中间扮演这非常重要的角色。
01“经纪人”水果代办
一颗水果的流通,可大致分为九个环节。以国产水果为例,依次要经历产地代办、产地采摘、产地选果、产地倒运、产地加工、产地包装、长途运输、市场交易、零售终端等九个环节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
这九个环节中水果代办是尤为特殊与重要的一环。其他几个我们暂且不说,今天我们就主要针对水果圈这一特殊环节来说说。
水果代办是中国水果圈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最初的中国水果市场就是依靠这么一群人得以达成果农与市场信息上的交流。
因为一般果商到产地之后人生地不熟,很难快速了解到当地货源情况。即便找到了,也未必能够用最好的价格拿到好货。而代办就是代表商户获取水果相关种植、上市季节、价格等有关信息,代表商户和种植果园主沟通、谈判,及时向双方反馈有关水果的各种信息,最终达成一致!
这种方式在最初水果市场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为果商还有果农提供了信息上的沟通,支撑起水果市场信息上的流通。产地水果代办类似于中介性质,为果商找到好的水果,为果农或者合作社销售水果;收费形式为单边收费,只向果商收取代办费;果农及合作社免费服务。
代办作为一名“经纪人”在中国水果圈里扮演者尤为重要的角色。但就是这么一群人,在水果圈的评价却并不如人意。
02“害群之马”危害代办群体
要说水果代办褒贬不一,首先我们要了解都是什么人在做代办?
代办一半都是水果产地本地人,对当地、当年的水果产量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其次,代办对水果的好坏会有一定的把握,知道什么是好货?什么货值这个价?什么货的口感好?也就是所谓的专业性。
最后,除了本地人、专业性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代办在当地需要有一定的实力、势力。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干代办的,本地人多的是,专业性对于多数果农来说也不在话下。但是实力和势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
产地有势力的有两类人群:其一为当地的村官及村官亲戚等周边的人群;另一群为当地的“混混”,并且愿意踏实干事的“混混”。此处并不是贬义。“混混”们往往具有强大的当地人脉,并且人脉都还不错,同时还有一些手段势力。此两类人是目前产地代办的主要群体。可见,做代办是需要资源、势力、专业性的。
这种性质也就自然的显示出一些矛盾。
无可厚非,大部分代办是具备专业性,且有利于水果行业发展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专业性不高,素质不高的代办人员。坑果农,坑果商的行为时有发生,前段时间有一篇名为【果商收砂糖桔被果农打死?商与农矛盾的背后】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
其中一则视频:疑似一位果商在收果时,被果农暴打。从视频来看,被打的果商伤势还不轻。到底发生了什么?该果商透露的情况是,他在收果时,发现实际称重有问题,差一点被代办坑,结果几方起了纠纷,这个老板惨遭狠手。
姑且不管这个视频的真假,就这个事件本身来说,已经可以透露出水果代办所存在的问题。
03水果代办:目前无法跳跃的环节
当然这些仅仅是代办圈的少部分人,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果商产地采购化,越来越多的电商也逐步产地采购化,代办这个群体是不可逾越和忽视的。找到一个靠谱的代办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产品品质、采购成本、产品竞争力。
代办在很多果商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找到一个靠谱的代办并不那么容易。一个好代办不仅能够让果商更放心,而且还能够在采购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节省不少钱;从而获得更加性价比的水果。
好代办的特点是:本地化、专业性、资源整合能力强、顺便在当地有些势力;围绕这些特点,并不是网上百度一下就可以快速识别,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合作基础才能够识别。那么对于果商到一个陌生的产地找代办,最好有人介绍,有跟果商朋友合作基础,这样才能不被忽悠,才能合作愉快。
水果毕竟是非标化的产品,水果代办这个特殊群体,必然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在目前环境下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水果界越来越正规化,品牌化的今天,众多企业开始自建果园,自建采购体系,抱团发展,水果代办这个群体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完善自己的体系,提升自己素养,否则未来或将慢慢被市场淘汰,关于这一点,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