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游历乡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两个字:滞销。
但在农业领域,这种现象却又比比皆是。就在这一两个月,传出来的滞销信息就有:
广东、海南辣椒0.4元/斤,还卖不出去,辣椒被倒掉!
云南怒江、玉溪,四川攀枝花、米易,陕西潼关,山东淄博等地,红彤彤的西红柿卖不好被倒掉!
海南东方市的鲜食玉米收购量少,玉米太多不知道要用来干嘛?
云南德宏地区马铃薯以10-15元一大麻袋的价格“贱卖”,但仍鲜有收购商去收购!
山西红心苹果卖不出去,广西柑橘市场跌宕起伏……
那这种滞销情况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是否能得到有效根治呢?不白今天就和各位农友来说道说道。
最可怕原因:
跟风而上 盲目扩种
2014年,全国大葱行情大好。导致大面积扩种的出现,2015年4月全国大葱滞销成灾,山东和河南地区大葱低到两角,连工人工资都付不起。
马铃薯,目前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万亩;据说主粮化之后,到2020年将扩种到1亿亩。而从2017年起,马铃薯价格一路走低,甚至跌破历史最低,消费者一直上不去。如今,库存量已达历年最高,却依然挡不住大家的扩种热情。
柑橘,目前国内种植面积超3800万亩。以广西砂糖橘为例,近5年每年以60万亩的面积扩增,2017年成为扩种最多的一年。沃柑等的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目前广西柑橘产区规模多达600万亩。由于连续多年的扩种,柑橘市场逐渐饱和,已严重供大于求,面临滞销。
苹果,2016年中国苹果总面积3485.7万亩,面积由北向西逐渐扩张。苹果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已形成,销售进入买方市场,经营进入微利时代。
猕猴桃,2017年的产量已达历史最大,产能出现过剩,但丝毫没有影响全国大范围内扩种潮。仅陕西主产区,2020年预计种植量高达160万亩。四川猕猴桃近70万亩,平均每年增长4.6万亩。
虽说猕猴桃效益相对高,市场销路好;但盲目跟风、无限制的扩种发展,必然导致栽培措施跟不上。产量低,效益低,产品难销。
还有,每逢春节,蔬菜价格普遍走高。但过后两三个月,总会出现滞销局面。这也跟大家看到好行情、忍不住盲目扩种很有关系。
总之这几年,各位农友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只要是高附加值作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扩种。但农户很少从需求端出发去思考是否该种?种啥不种啥,只看邻居,只看感觉,觉得这个能挣钱,那就跟着种呗。
在不白看来,这才是滞销发生的最可怕原因!
最根本原因:
小农思维 脱离市场
我们再往深层次思考一下,出现盲目扩种的根源是啥?
不白觉得,最根本原因在于小农思维,脱离市场,吃了信息不对称的亏。
不从市场需求出发,盲目加快扩张速度,这种逐利心态和投机主义是很要命的。
而小农思维容易导致种植分散,农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致富品种,本来想安稳挣点钱,但是却面临气候、流通、扩种等因素造成价格不稳,低价、卖不出去、亏损状况比比皆是。这又反过来沉痛打击了种植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和优秀农业品牌的培育。
如何有效解决?
把握两个关键采取四个动作
要打破“盈利—扩种—滞销—减产”这个恶性循环,让滞销伤农的现象越来越少,不白觉得有两个关键要把握好。
一是紧密联系市场,让市场价格机制更加透明化。二是宏观调控管理,政府应有更多作为。
当滞销发生时,政府或相关协会组织,可联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学校及企业食堂等农产品流通单位直接采购蔬菜,并利用媒体扩散消息,获得爱心人士、企业、网上电商平台等的帮助,优先销售滞销农产品,稳定市场行情,避免价格暴涨暴跌。
当然,光“补救”也不行,“防控”更重要。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力减少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之间的环节,降低中间流通成本。严禁流通企业蓄意压低农产品收购价,防止他们囤积居奇,损害前端农民和后端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市场信息尽量公开化。及时掌握各种农产品市场行情,及时向各地发布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户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品种。
同时做好市场数据统计,在农民播种季节,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提前联系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农民打造品牌、种植特色蔬菜水果,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食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保障收购价格等。
第三,建立高效的农业大数据。通过国内外与农业相关的数据或技术,结合农业生产特点,指导农事生产、辅助农业生产和种植决策,进行全过程透明化管理等,以达到规避风险、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最后,对于种植户来说,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观察、了解、掌握市场的能力。学会应用商业思维来认清行情,发展特色种植,用更多的高质农产品来赢得市场。除此之外,种植户还可以“打时间差”保证收购价格。例如,蒜农在一部分耕地上建小型工棚,每亩成本在千元左右,蒜薹和大蒜能够早成熟20天以上,出售时价格就有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