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滞销越演越烈,遍地开花。
山西红心苹果卖不出去,广西柑橘市场跌宕起伏,四川攀枝花西红柿严重滞销……
此情此景,让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心惊胆战。
这几年分析滞销的文章很多,笔者一直认为,除去天灾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最该检讨的应该是盲目扩种!
来,先看一下几种作物扩张的表现:
马铃薯: 2020年面积将会扩大到1亿亩
目前8000多万亩的面积,主粮化之后,到2020年面积将达到1亿亩。国内南方冬闲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都要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生产。
从行情上来看,2017年,马铃薯价格一路走低,跌破历史最低,且库存量历年最高,但仍挡不住如火如荼的扩种潮。
从产量上来讲,按照我国马铃薯亩产一吨来算,一亿亩意味着年产1亿吨。除了按照计划将其中30%、即3300万吨马铃薯进行加工,其他的都需要从不同渠道进行消费,但实际上,消费量始终上不去,市场显得很尴尬。
所以,种马铃薯像赌博一样,风险很大。
柑橘:连续5年疯狂扩种
柑橘国内面积目前达3800余万亩,主产区广西规模600万亩。
以广西砂糖橘为例,近5年每年以60万亩的面积扩增,2017年成为扩种最多的一年。
沃柑在广西的面积也迅速扩大,目前已经达到100万亩,并以武鸣为中心扩散。
2016年1万到3万的高利润让很多人沉迷在漫漫找地和种植沙糖橘、沃柑的路上?
但是,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折腾。由于连续多年的扩种,柑橘市场逐渐饱和,供大于求,几近崩盘。
苹果:北扩西迁
2016年中国苹果总面积3485.7万亩,面积由北向西逐渐扩张。
目前,苹果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销售进入买方市场,经营进入微利时代。
据了解,2017年猕猴桃的量已经最大,产能过剩,但丝毫没有影响全国大范围内扩种潮。
在陕西主产区,扩种一路走高,2020预计高达160万亩。四川猕猴桃近70万亩,平均每年增长4.6万亩。
诚然,猕猴桃效益高,市场销路好,但无限制的发展必然导致栽培措施跟不上,产量低,效益低,产品销不出去。
最近几年,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只要是高附加的作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扩种。但种植者很少从需求端出发,只是感觉种这个能挣钱,便撸起袖子盲目跟风。
果用两句话形容的话,那就是:投机主义加速了扩张速度,逐利心态让扩张更加疯狂。
曾经跟一位对农业抱有情怀的老师交流,他告诉笔者,去年大蒜滞销的时候,他号召了一大批爱心人士,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传播试图缓解滞销的压力,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我们的举动治标不治本,凡是能卖钱或者感觉能卖钱的农作物,农户都会扩大种植规模,很少考虑后果。”他无奈地说。
也有人说,销路不畅,提升品质,打品牌,让消费者主动选你,这样不就不愁卖了吗?
对此,笔者想说的是,我国还是以散户为主,种植比较分散,要走品牌和品质的道路任重道远。
行业大咖蔡智文老师曾说,种植本来就不赚钱,农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致富品种,本来想安稳挣点钱,但是却面临气候、流通、扩种等因素造成价格不稳,重回低价、盈亏平衡线附近,会打击种植者的积极性,反过来也会打击优质农产品种植和品牌的培育。
再者,国内农产品品牌的空间虽然很大,但叫出来的很少,打品牌的厂家很多,但真正能花费时间和精力,俯下身来去做的少之又少。
这里,有个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奇迹的苹果》,曾引起轰动,电影讲诉了一位老人花11年种出有机苹果的故事,这样的苹果成为日本最畅销的苹果,因为数量有限,预售阶段就会销售一空。
不过度追求产量,不被外界诱惑,追求口感的极致和绿色、无公害,这位老人也没有刻意打品牌,但他的经历铸就了品牌,好吃的果子吸引了销路。
坚持11年,为了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些,我们能做到吗?
豫艺的马长生老师说,农业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积淀的行业,需要毅力,需要定力,需要创造力,还更需要敬天爱人。农业不是投机的产业,不能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去种植,因为决定价格的不是梦想,而是市场,任何行业都有风险,种植业也是如此。
回归主题,如果想保持种植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种植者自己一定要主动对接市场,利用互联网等销售渠道,拓宽需求面,及时了解供求信息。同时,合理规划你的种植规模,发展优势品种。
笔者希望,未来所有的农产品不再被严重的供大于求困宥,滞销不再成为种植者躲不开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