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农产品闯市场的“金字招牌”。
据统计,截至2022年,共登记35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产值已超过万亿元。纵观增长曲线,地理标志数量稳步提升,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宋敏介绍,近四年通过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共支持了88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建设核心基地2428个,覆盖种养规模约9000万亩,累计带动1400万户农户增收约490亿元。
“较普通农产品而言,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宋敏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正在从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关注重点已经由“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地理标志农产品符合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日益受到消费者喜爱。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容易建立品牌信任度和美誉度。
“鲜明的地域特征,更严格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保障,政府牵头、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品牌化建设,这些都更容易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宋敏表示,与一般企业的产品商标不同,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加具备“公信力”。
宋敏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地理标志农产品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溢价收益、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以及推动产业集群形成。
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要产出来、管出来、讲出来,更要卖出来。数据显示,在国外,地理标志农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平均高出30%以上,从国内调查情况看,许多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后产值也提高20%以上。宋敏举例,2015年2月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百色芒果”,产地销售价从保护和用标前的5.1元/公斤,近些年同期已上涨到7.5元/公斤,其中优等果品高达24元/公斤。
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具有独特的区域生产优势,相对容易引来各种投资,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定西马铃薯为例,在培育研发马铃薯鲜食品种之外,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产品、主食化系列食品为主,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集群化加工产业体系,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
同时也要客观看到,不少地理标志农产品依然存在优质不优价的现象。未来要准确分析消费需求,深度挖掘地域农耕文化精髓,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价值;强化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电商服务等建设,补齐线下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持续擦亮地理标志农产品“金字招牌”,不断将农业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